班主任经常跟我们说:“要抓住在讲台上讲课的机会,你不上讲台紧张到发抖,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差劲。”

先说说这次讲课的契机:我校与某小学合作的一项课题,旨在共同开发数学游戏课程,对方为我们提供实践的机会,我们协同对方完成课题的研究,该课题也作为申报省级研究项目的备选课题之一。

我的指导老师,暂且称作M老师,是五年级的数学任课教师。

课前我将教学过程设计给M老师看过,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,但是时间紧,我并没有完全采纳。整整60分钟的课,M老师全程在教室听课,可能因为这个原因,课堂纪律还是不错的,倘若没有M老师的帮衬,我或许要花大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,那我的课也不会上的这样流畅。

或许流畅就是我这堂课唯一可说的地方,第一次上讲台,紧张是自然的,但幸好没出现卡壳、支支吾吾、讲不下去这种情况。这应该归功于我在课前做了功课,我详细设计了课堂过程,深入研究了讲解对象的本质(也就是华容道)。

当然流畅也不是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点,上的流畅固然也需要,但课堂的实质自然还是讲的内容。作为一个新手,对于五年级学生能力的认知还是有些不足的,我以为需要着重讲的点,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,但我觉得可以直接跳过的点,实际上是需要详细讲的,这种经验还是需要多积累的。对于授课的思路,老师建议我使用倒推的方法,另外就是要比较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方法本质区别在哪儿,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。

除了关于我自身的感受,我还发现另外几个点。学生接受能力确实有差异,有的学生很快反应过来,但有的学生反应相对慢一点。但这些都不是关键,问题在于,反应慢的同学,感觉自己跟不上,反而产生厌恶的情绪,甚至有同学直接跟我说:“老师我不想玩了,我真的解不开,这太难了”。而那些接受的稍微快些的同学,显然对这个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直言让我提供一个更难一点的布局。这种差异,对于我一个初次站在讲台的菜鸟,确实有些措手不及!

另外,就是上这种课,属于一种社团性质的课,不同于正常的数学课,所以有很多学生来的时候,手捧一本练习册。我想如果我讲的东西很无趣的话,应该是大部分人都在写练习题了,所幸的是有M老师在,另外就是华容道的道具本身也具有一些吸引力,所以才不至于那样,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写题,由此,这位写题的同学受到了M老师的批评,这让我我又重新认识到了一个“非主流”老师——M老师。我不在此搬M老师的话,就其意思,大概就是反对学生做大量的题目,倡导学生在社团这种正常课堂之外的地方探索数学。当然我也惭愧,没能吸引到所有同学的兴趣。

为人师不易,传道授业解惑尤难。